2004年8月19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剧作家多被侵权 维权时举步维艰
越剧版权之痛伤了剧作家的心
本报记者 李稹

  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,越剧在今年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。当《红楼梦》、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腔再次回荡在人们耳边之际,不少戏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:为什么新的好剧本越来越少?走过一个世纪的越剧能否永葆青春?
  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对此的回答是:“越剧人不能吃传统的老本,要推进越剧改革,不断创作出新的精品力作,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。”
  可是,能够创作精品力作的剧作家却面临着队伍的青黄不接。据了解,全省已经没有低于30岁的专业越剧编剧,绝大多数的剧团已经不设编剧这个岗位。
 
  剧作家大多都有被侵权的经历
  让人心寒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?“请你们法制报给呼吁呼吁,侵权的泛滥已经给编剧队伍造成重创,长久下去将直接导致戏剧文化的衰落。”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严肃地说,“我作过一个调查,凡是剧作家,绝大多数都有被侵权的经历。全省400多个民间剧团,几乎没有一家使用剧本时给过剧作家版权费。”
  剧作家包朝赞对侵权有过切身体会,他历时10余年、8易其稿,终于创作出在杭城戏剧界产生轰动的新剧《流花溪》,该剧推出后包朝赞又对其进行了3次大的改动,到目前已经演出32场,几乎场场爆满。《流花溪》不仅得到了戏迷的认可,专家也对该剧赞赏有加。在浙江省戏剧节上,该剧荣获新剧目大奖等19项优秀奖。可就是这样一部名声在外的佳作,却屡屡遭遇侵权,很多剧团在表演时翻拍了这部戏,刻成光盘后将台词一一记录后就直接投入演出,编剧的报酬则顺理成章地被节省了:“我先后多次向剧协呼吁,也多次向抄袭作品的剧团交涉,但对《流花溪》的侵权却一直屡禁不绝。”
  吕建华叹息道:“一个优秀的艺术家,他一年的收入和工厂的普通职工差不多,这样费心费力的创作工作却得不到应得的报酬和尊重,他坚持这么久只是出于对戏剧艺术的一腔热爱。可剧作家毕竟也是人,需要养家糊口,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,剧作家队伍流失在所难免。”

  维权道路举步维艰劳心劳力
  一方面是侵权行为屡屡发生,一方面是维权道路举步为艰。很多专心于艺术创作的编剧为了生计,不得不和侵权单位周旋、论理、讨要说法。
  一级编剧曾昭弘就曾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、杭州大自然音像制品发行有限公司告上法庭。这场沸沸扬扬的官司历时两年终于尘埃落定,却让曾昭弘“劳心劳力”。浙江新闻出版局一位负责版权管理的人士告诉记者,近年来戏曲作品的著作权官司越来越多,但由于官司涉及的作品大多是几十年前创作的,年代久远加上当事人版权意识不强,很多条款不齐备,现在要认定这些事实有一定的困难,所以打起官司来也就很艰难。

  戏剧家协会、律师联手维权
  所幸的是,戏剧界已经意识到这个情况的严重性。去年5月份,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成立了编剧中心,专门为剧作家提供法律维权服务,该中心还聘请了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,在每次剧本创作、合作之时,由律师起草有关法律合同并代理相关的维权事务。前段日子,童丁苗的剧本《丑小鸭》被浙江曲艺总团使用,编剧却没有拿到脚本使用费。编剧中心通过和剧团的沟通协商,追讨到了这笔费用。
  “这是个成功的开始,至少终于有这样一个机构在为编剧提供法律相关服务了。希望未来整个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剧作家的生存状态。只要沿着这样的路走下去,相信戏剧界积极创作的好环境一定会出现。” 吕建华的语气里透露着信心。